找工作难啊!“未有之大变局”的1年投100多家的心酸历程
收到硕哥(业内称呼:相量子)的邀请写一些关于2022秋招的一些学习过程、经验总结以及最后的签约情况。
秋招共投递100+公司,但后面有很多笔试就没做了,有效的投递大概80+左右吧。最终收获offer有诺瓦星云(FPGA工程师)、安路科技(FPGA工程师)、江波龙电子有限公司(数字IC设计工程师)、众星微(数字IC设计工程师)、万集科技(FPGA工程师)、士模微电子(FPGA工程师)。秋招主要投递江浙沪那边的公司,最后综合岗位、城市、薪资后还是选择了第一家发offer的公司。相比那些985、211大佬还是逊色许多,写文的时候也忐忑许久,受宠若惊,何德何能给大佬们建议呢。起笔落笔想想还是说点吧!(就算给一些双非兄弟一点参考吧)
先提示一下,全文8000字,篇幅有点长,也可以选择性阅读,也可以分次阅读(尽可能一次读完吧!!!因为也不枯燥!)。
介绍一下本人情况,双非本硕桂电(本科不是),在这里也为母校宣传一下(电子出身,名正言顺,通信电子类在行业还是很可以的)。在本科参加的比赛还算比较多,A类比赛获得过国奖2个、省级4-5个、校级奖就不说了、专利、论文等。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万金油专业),参加的比赛都是关于电子类的,因此也对电子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点也让我一直坚定自己的选择,没有什么能比热爱更加有力的前进力量!
硕士期间一直忙于导师的JG项目,包括写文的此刻我还在外面出差ing,有人说那项目经历是不是很丰富呀。答案是非也(做的跟找的工作岗位相关性不大),如果说对秋招有用的话,一些项目经历、问题分析、现场调试、生产、到产品的出售等项目全流程还是相当熟悉的(可以变通,将这些经历打包,尽量融汇到项目中,所以每次我介绍项目的时候也比较淡定,因为真实!!)。
2022就业大背景
不谈大背景讲秋招我想可能是“不讲武德的”,就比如十年前的互联网和当下的互联网稀缺度显然是今非昔比了!
2022终究是动荡的一年,说这句话一点都为过。外界有俄乌战争、鹰兔贸易战(对我们影响较大的就是芯片相关法案政策的出台和落地),不过我了解到只是影响制造,不限制使用,但是我们就是要制造!!!也希望我国能潜心下来做学术,中国芯未来可期(引强哥一句话:外国人不卖给我们的,一般中国人都能做的很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想独善其身还是相当难的,H尔街一度传出世界经济出现了明显的衰退(说是08年经济危机并没有得到解决的延续)。
引面试中一个老师的话:“前两年但凡好好准备一点,同学手里都有几个大厂的offer”,一度让这些公司都有些忌惮被割,前两年虽然经济可能不景气,但是IC在风口之上,各公司真的是可劲的招人,那时候的大量HC可能就是几百几百的,而今年的大量HC是可能是3-4个(不要怀疑这个数字,放在今年很普遍)。
注:除以上影响之外,还有说是前两年招了很多非科班的以及生化环材,很多公司自己都没有把这些人完全吸收消化,还得培训啥的(说有些基础差的非科班甚至都不懂C、verilog、AXI总线等),所以今年很多公司都不想招人,但是不招又不行,所以就出现了上面的有大量HC的说辞!其实懂得都懂!
问问自己是否坚定自己的方向选择
可能有人就会问,为什么要单独分一栏讲坚定自己的方向和选择,因为这个贯穿到你秋招的结束和面试过程的从容淡定,也会问为什么选择这个方向,你对这个方向的看法等问题。
换句话说如果我不坚定自己的选择,对于一个双非院校、没有IC类项目经验,放在2022年去找工作可能一路碰壁。所以如果看到这篇文章后,你就要坚定自己的选择。秋招过程也遇到过看到就业形式比较困难,投了几个石沉大海后,就换方向了(比如嵌入式、硬件岗位等)。
因为自身原因,方向选定算是比较晚的,因此后面也花了较多的时间去打磨、吸收消化。本人2021年8月才落定就业方向,如果这个时候迷茫的小伙伴,希望该文章能对你有所帮助。
3月份之前的准备(这个很重要!!!)
秋招前的项目经历打磨肯定是最重要,也是你在没有985、211 BUF属性加成的看点。我了解到是,对于今年985他们来说1-2个项目拿个大厂的offer不是什么问题(当然了,也要好好准备的情况下)、211来说需要2-3个项目+认真准备好的8股、对于双非来说就需要3-4个项目才会引起HR和面试官的兴趣。有人预测明年2023年IC行业会更加卷,项目经历可能还会升级。
对于还有一些刚入行,还没有项目的小伙伴,我想可以先把关于IC有关的基础知识好好看看(比如数模电、夏宇闻老师的Verilog数字系统设计教程、时序分析、跨时钟阈的处理、时序违例的处理),不过这些都知识局限在理论知识框架中,看起来可能有点乏味、晦涩,但是还是要坚持看一下,这样你在后面项目中遇到不会的,至少知道如何去查阅。一般项目经历深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深入去了解一些项目上的难点(比如项目中的协议、如何使用、如果遇到懂的面试官还会深入去了解如何配置的、还能怎么提高、或者说一下你也没听过的协议问他们之间的区别等)。
2022年8-9月我是将数字电路重新温故了一遍、接着又把夏宇闻老师那本verilog的语法书又过了一遍(后面我师弟跟我说才知道至芯科技培训班主讲课程就是夏老师编著的),在基本知识有个大概之后,就可以慢慢接触项目了。
对于有过相关项目经历的人,可以简单包装一下(写简历上看上去尽量高大上一点),重新做一遍,记得做实验记录,最好的是文字+图片的形式,越详细越好,以后后面复习用。问题来了,有人就说,没有项目怎么办,实验室项目不是这个方向的(尤其是转行过来的),这个可以买一些培训班的课程(注:听说像路科培训班的项目可能面试官比你还熟悉!!!),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你学校出身好,也无可厚非,总比没有项目好。
具体如何获得这些项目资料,有如下方法:找自己师兄师姐、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就是咸鱼(注意甄别,别上当受骗了)、不缺钱的当然是可以直接购买一些培训班的项目课程(也可以考虑几个人拼一个,这个很划算!!!)、SKY的课目前好评还是挺好的,虽然讲的不深,但是讲的确实仔细,应对秋招还是搓搓有余的。目前培训班的项目也是参差不齐,有好的有不好的,目前我了解到尤老师的课,市面上暂时还是挺好的(了解到他们培训班是签保密协议的、视频加密效果也是挺到位的),至少不像前面提到的培训班人手一份这种地步。在项目中遇到不懂的、不会的一定要弄清楚,不要怕问,都是知识,都是学习。我们实验室的这个氛围还是挺好的,这个就先实名感谢一下我的两个师弟(老王和老杨)他们在秋招中还是给了我很大帮助,看到好的资料都会跟我分享、一起学习,这个氛围也让我在自己未弄懂的地方有了新的认识,还时不时开个学术大会讨论一下。
有了项目资料这才是第一步,后面就要有计划的、按部就班的做一遍。第一遍可以边学边做(一定要动手做一遍,不能止步于心中),代码也要敲(有的面试要手撸代码,不过比较少)、第一遍可以把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弄懂(实在弄不懂的,可以等第二遍的时候再看一下,可能就恍然大悟了)。读到这里停顿一下,想必有一部分人会中途放弃,或者偷懒一下,偷懒还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一定要有计划的学习,我当时是列的有计划表,每个月要干那些事,起步晚的寒假也要利用上。别说没时间哈(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挤一挤就会有的),因为IC和FPGA知识点和深度还是有的,所以一定要有计划的进行学习,一是可以知道自己的进度、二是可以催促自己(主要是别让自己思想滑坡)。
这部分尤为的重要!!!一定要扎扎实实把项目夯实了(尤其是双非的同学,因为你没有学校红蓝buff的加成),也承认985、211他们确实优秀,所以你要更加的详细、努力了。这些都准备充分了,后面的工作就变得游刃有余了。这个时候可能有些人着急刷题,其实这个时候不用着急刷题。
4-6月份的准备(总结项目、简历、刷题)
到这个时候,我默认项目已经有了。有了项目之后那就要好好精心打磨、装饰一下(尽量有自己的亮点写简历里面)。项目还是像前面说的那样,一样要详细的记录、总结,我是将每个项目以文字、框图的形式详细的记录下来(包括用到的产品型号、驱动、协议、协议的配置、时序图、各模块的连接、创新点、算法设计思想、以及涉及的公式计算等)。这个对我来说作用很大(后面导师的项目出现了问题+又接了几个项目,搞的我分身乏力),感谢当时的自己做了很多前面工作。
在项目锤炼好+总结到位后,就要准备简历了,按照硕哥的意思是跟岗位无关的项目经历可以不用写了,占篇幅不说,还不加分。简历的话秉承着简约、大方、排版有序,可以参考我的排版: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政治面貌、电话、邮箱、求职意向,这个联系方式一定不能写错!!!)、教育背景、实习经历、技能特长、项目经验(可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荣誉证书、校园经历、自我评价(这个尽量写点跟自己岗位相关的,不要口水话)、兴趣爱好。简历模板可以网上买一个(比如超级简历、知页简历等),可以充值一个月的会员(一周的可能不够,因为可能要不断的修改),都不怎么贵,开始我在网上找的简历看着都不怎么舒服,当然了这不是特别重要!!!
在这些工作准备好后,大概还有一个半月秋招提前批就要开始了(即使没有,问题也不大)。就要开始大量刷题了,刷题途径有熟知的公众号(比如达尔闻说!!)、牛客网、脉脉等(公司记得打钱哈!)。牛客有个在线刷题很不错,里面很多公司的真题和一些大厂经典的例题,可以好好刷刷,注意一定要手敲一遍,在不看答案的情况下,先自己做一遍,看看能不能通过(这个软件脚本会自动检测程序对不对,当然了这个脚步写的不是很完美),有问题再思考一下,实在想不起来就看看别人做的,对比一下区别在哪里。
在刷题的时候顺便就可以关注一些公众号了(比如专门整理各公司的求职信息或者心仪公司的公众号),如FPGA探索者、数字IC打工人、摸鱼范式II芯片验证之路等,他们整理的很全,消息也很快!!!
提前批
今年不同往年,之前说的金九银十已经不复存在,据了解很多大厂提前批基本就结束了秋招了,比如发哥、芯动、长鑫、地平线、大疆、字节等(可能有些偏差,但是基本就是这个样子了),即使正式批还继续招人,据小道消息说是各公司考虑到投递这么多人,不给机会确实不合适,走个流程罢了。
今年的提前批启动也比较早,最早的莫过于TP LINK(5月底启动),率先打响了秋招的第一枪。
✔ TP LINK(简历挂)+FPGA工程师:可能大家第一时间就想起了他家的路由器等产品。这家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网络通讯设备供应商(产品包括以太网、局域网、宽带、安防等),俗称985的养老院,特点:薪资高、干活少,但是听说跳槽认可度不高,谨慎!,非双9基本没啥希望,不过可以投着玩,第一家开的,还是可以熟悉一下流程的。
✔ 联发科(6.30笔试挂)+数字IC设计工程师(上海):全球第四大晶圆厂半导体公司,还是很有分量的一家公司,不过听说核心技术都不在内地。然而就这样一家大公司,迎来了一堆简历,基本都会给笔试,也是我秋招第一个笔试,那肯定是很用心复习了,发哥的题目难度中等偏上吧(自己出题,基本市面上找不到),两个小时(题型大致是:画时序图、逻辑表达式化简、时序分析算最高频率时序违例等、逻辑推理TCL脚本、Verilog编程、C编程、一个简答)。然后做完笔试就没有然后了,许久才发感谢,问HR说笔试分不高,后面得知发哥今年上海基本都没有HC。第一个笔试就这样没有下文了。
✔ 元戎启行(中)+FPGA工程师(深圳):专注国际化的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公司,也是我第一个面试的公司,6.4就安排我面试,虽然当时已经准备差不多了,但还是紧张。一面技术(1h)是一个4-5年工作经验的师兄面试的我,项目+时序分析、时序违例处理、综合的认识、面积、资源的占用情况等,最后手撕了一个算法题(不难,牛客上经典题目,但还让换种方式写,也写了出来),面试还算舒服,最后还加了微信;二面技术(听HR说是一个主管),全程他都没开摄像头,听声音也比较严肃,但是有了第一次的面试经验,也淡定了不少,但还是有些不会的(比如用与或非设计一个D触发器)、手撕一个算法题(也很快写了出来)可能写的熟练,比较满意,又出了一个计算题(FIFO的最小深度计算,这个不太会,回答错了),整体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最后待定处理了,后面了解到是我说不能去实习的原因(面试中多次问我能不能去实习,我直接说了导师不允许不能)。后面据了解开的薪资挺高的,大概40W+。
✔ 江波龙电子(中)+数字IC设计工程师(上海张江):一家做存储芯片的公司,17年收购了全球领先闪存品牌Lexar雷克萨,于今年挂牌上市。开始还不是很想去这家公司,但是秋招走下来,也是为数不多体验感比较好的公司,主要还是今年想进入IC行业还是有一定难度的,7.19主管面结束后就通知我过了面试(据了解其他人都是三面,技术面+主管面+HR面),后面一轮HR(7.12),大致谈了一下薪资(说是双休),也是我秋招第一个offer,欣喜,也感谢江波龙对我的认可。然后让我尽量去他们公司实习,由于导师项目原因,也一直没去成。最后一路对比下来还是选择了江波龙电子。
✔ 万集科技(中)+FPGA工程师(武汉):一家专业从事智能交通系统技术研发、高精度激光雷达的公司、总部在北京、研发中心有武汉、苏州、深圳,能看出来是一家真正做技术的公司,面试体验也是很好的,也感谢万集对我的认可。7.15技术面通过后,7.29安排的第二轮技术面,面试官很和蔼,基本就是项目+一些技术知识点。全程还有漂亮的HR小姐姐耐心陪同(声音也好听),直到最后谈薪的时候都不忍心拒绝(但是最终还是拒了),挺好的一家公司,福利待遇在武汉也是拉满,如果我是武汉本土的可能就签了。至于说末位淘汰,我了解是通过率99.9%,整体来说体验感极好!
✔ 芯动科技(7.23笔试挂)+数字IC设计工程师(苏州):一家做IP定制、GPU的公司,近几年业内名气上升也挺快的,也是一家很有潜力的公司,比较看好,可是没给机会,据不可靠消息说数字IC前端设计+验证10个名额,投递简历4000份(内部消息说大概是2000多)。可想而知竞争多激烈。
✔ 士模微电子(中)+FPGA工程师(北京):一家专业从事数模芯片的初创公司,据说老板是从国外回来的,比较有潜力。7.19技术面,技术问的还好基本也是项目经历+8股,二面是一个漂亮的主管,基本就是闲聊了,问的比较专业,个人爱好、为什么投递他们公司、个人优缺点、有女朋友等话题,时间半个小时左右。不过北京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就拒了,后面听说薪资35W底薪+10W期权,还是很高的。
✔ 小米(笔试挂)+数字IC设计工程师(上海):小米就不用说了,众所周知了,做智能手机等智能设备的,这几年也开始了研发芯片,由雷总亲自带队。笔试单选+多选+填空(题目中等左右吧),听说比较看重学校,薪资大概是25*15(上海),后面听聪姐说她师姐在里面,加班比较严重,工作强度有点大,基本就是拿命换钱了。
✔ 海光(笔试挂)+数字IC设计工程师(杭州、上海):是一家做国产CPU芯片的,从事高端处理器、加速器等计算机芯片的,有点名气。笔试过程着实让人恼火,一个小时还没进入笔试,你能体会到不,笔试不难,HR还让把简历发给了他,说后面会安排面试,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安路科技(中)+FPGA(上海):是国产FPGA的龙头企业,专注FPGA芯片设计。7月份就投递了,8.25才通知面试(1h),面试官挺和蔼的,很放松,面试过程基本都是他在问,我在回答,基本都是围绕项目的难点问的(像是对着简历写的问),过了一周后说面试通过了,等后面谈薪,一直等到现在还没谈薪,据听说在上海开的挺高的大概有40W,相比FPGA开的算是很高了。
正式批
今年正式批显得那样的零星点点、没有往年那样的灯光绚丽。正式批很多也在7月中旬慢慢开始(公司也开始了内卷)。
✔ 澜起科技(中)+FPGA(昆山):一家专注做内存接口芯片的公司,市值也挺高的,昆山养老还是很合适的。8.21笔试完后(难度一般,也可能前面做的挺多的题目,后面基本都比较熟练了),笔试题型是6个问答+1个简答题。效率挺高的,笔试没多久就通知面试了,8.26就安排了面试,面试不难,也是项目+8股。面试一周后问HR说通过了,等待后面谈薪就好了,但是后面也没等到谈薪,索性就不等了。
✔ 众星微电(中)+数字IC设计工程师(合肥):是一家专注企业级IO扩展芯片、高速交换芯片的公司。8.30技术面(1.5h),算是我秋招面试最长的一家公司了,为了保证面试环境安静,风扇都没开,面试完,衣服都湿了。好在技术面过了,可能比较对口,当时就说了面试通过了,9.4安排了二面技术(40分钟),这次面试我准备的比较充分(上一轮面试结束就说了安排一场PCIE的面试),回答比较流畅,面试官听的也比较清楚。面试完问就说等后面HR联系,结束后就问HR啥意思,就说通过了,等待后面谈薪就好了,了解到进去是做以太网的,听说这家公司挺专注技术的,后面资金比较雄厚。薪资在合肥还可以。
✔ 理想(9.7一面挂)+数字IC设计工程师(杭州):理想也是众所周知的公司,是一家做新能源的公司,最近两年也开始了芯片的研发。算是秋招面试体验feel最差的了,可能跟面试官有关系,我说的他也听不太懂,他问的我也不太懂(跟他说了没太了解他问的那个,还继续问),比如MAC层是如何驱动的,我问他是如何驱动的呢,他说他也不懂,也可能是我不够了解,然后又问LVDS数据如何远距离传输的(我简历写了这个),但是没有深入了解。面试完后我就知道应该是无了,果不其然第4天发感谢了。
✔ 诺瓦星云(中)+FPGA工程师(深圳):是一家具有竞争力的LED显示的公司,总部在西安,在西南那边还是挺香的公司。8.5号做的笔试,一个月后说通过了笔试,但是一直没有约面试,还以为是无了。过了许久,国庆后安排了面试(10.8),面试体验很好,面试官能看出来流程清晰,面试过程也比较轻松,可能是有了许多面试经验的原因。10.14就安排了二面技术,也比较舒服,项目+8股,面试完当天中午就安排了三面,当时没仔细看是当天(还在出差),下午才看到面试是下午5点的(HR面),面试官人很和善、随和,聊的也很舒服。然后就问我三方什么时候下来,就谈薪。
✔ 海康威视(10.9一面挂)-微影部门+FPGA工程师(杭州):众所周知的公司了,俗称体面厂。是一家专注做安防的公司,算是龙头企业了。10.9面试的,两个面试官,大概30分钟的面试,轮流问,基本都是问一些图像处理的项目和知识点。过程也比较顺畅,但是没多久就感谢了,据听说后面也只是刷KPI了,都面试很久了,老海王了。
总结
秋招总结:因为最近几年疫情的原因,校招基本都是线上进行,基于前两年各公司招了很多人,加上公司自身还没有完全消化吸收,今年招聘的名额大幅度缩水,2020年又是扩招的一年,内外各种压力下,注定2022秋招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现在各公司发放offer也略显机智,基本都是等各学校三方下来再发(也有提前发意向书的),薪资方面IC岗位方向整体超过FPGA(也有个别公司FPGA开的也很高),9月后有很多大佬也陆陆续续签三方了,也会释放一定的岗位,但是HC依然是供不应求。华子在我写文的时候依然没有安排面试(指粤港澳),他们按照学校区域进行,华子今年日子也不好过。
今年整体薪资与去年齐平,基本没有很大涨幅,据说芯动有大概10%涨幅(可能也快上市了),其他行业也差不多,我们实验室嵌入式方向的今年也是比较困难,往年我们实验室嵌入式、硬件工程师有去华为、小米、联发科、全志,今年也略显乏力了。薪资这一块基本就是IC大概25-60W不等了(一线城市的大厂基本在40-60W之间,今年来看基本都是些985和好一点的211)、非大厂的基本在30-40W之间(一线城市);FPGA层次不齐,也大概在25-40W之间。大厂的薪资基本都是按照学校进行划分(不过今年大厂基本只要985和好一点的211),按照HR的话说就是今年优秀的人太多了,清北复交他们有的还没安排。总结今年就是僧多粥少的局面,小厂都有点小膨胀了。
总结几个非专业但是也很重要的东西就是:坚定选择、乐观心态、不断总结(包括笔试题目、面试经验等)、详细记录下投递公司(可能投递到后面你都不知道你投递的是什么岗位、那个site)、不要因为一个公司的否定就否定自己(因为你的项目不可能适合每个公司)、还有就是海投!!!
最后在这里我要感谢家人对我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还要感谢秋招过程中帮助我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同门、同学、朋友以及面试过我的工程师、HR和所有认可我的公司,也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2023届的师弟师妹一个参考。